中国草编源自山东,山东草编源自烟台莱州。
烟台草制工艺发源地在富饶美丽的胶东半岛烟台莱州,烟台草编是中国著名的草编艺术品种,烟台为世界著名的草编产区.烟台草编工艺规范,编织精美,产品种类丰富,如玉米皮地毯,门帘,坐垫,草帽等.各种草编产品具有不同的特色,品种数以千计,以实用性和工艺性著称于世.中国各地的草编工艺,最初是由山东传出,而山东各地的草编又出自掖县(现烟台莱州市)。掖县在春秋时期为莱国地,明清两代属莱州府治。所以,掖县草编又称“莱州草编”。
烟台草制工艺简介
烟台草艺品生产以莱州市最为古远,相传已有1500多年历史,它的发源地在沙河镇一带,当地人受梳发辫的启示,用三根光洁的麦杆插编出人字形花纹的草辫,用以编制各种生活用具,明朝时已变为商品行销各地,本世纪初出口国外,一般称作“掖县草帽辫”。
70年代,莱州麦杆贴画问世,将麦杆漂染,经过削、剪、冲、抢、撕等工艺处理,细心巧妙拼贴成画,擅长表现化鸟鱼虫和和山川风光。
近年,又创制了麦杆贴盒,做工精细,造型繁多,既可欣赏,又可作首饰盒使用,成了国内外游客喜爱的纪念品。
玉米皮编工艺品,60年代起源于龙口市,很快普及于各县市。产品分草地毯、草提篮、杂品小件三大类。
工艺特点
掖县草编是以麦秆和玉米皮为原料,采取手工编织而成。这种草编制品虽然用料简单,但编制工艺却很复杂。制作实用性品首先要把麦秆按粗细不同进行挑选分类。玉米皮则要选用中层皮。中层皮牢度强、弹性好、纤维 软适宜。原料选好后,接着进行漂白、编辫或染色。编辫,又分原草辫和 劈草辫。原草辫是将漂白、染色后的麦秆或玉米皮直接用来编辫。劈草辫 是用工具将处理后的原材料剪成若干细条,然后编成辫。草编成辫后,再根据设计要求,编成各式各样的草编制品。如系制作欣赏品,那么编织的工艺更为复杂,原料除经上述漂白、染色等工序外,还要将麦秆压平,再用小刀顺着纤维削,或将它斜剪成片,用来贴制禽鸟和花卉。
制作过程
草编制品的生产过程,大体分为选料、上色、浸泡、编织、熏蒸、凉晒、刷漆等七个环节,全部采用手工制作。
(一)选料。选用玉米皮,要去掉最外面一层老皮,要求色泽一致,颜色呈白色。所选麦杆,颜色要呈自然色,粗细、长度根据需要而定。茅草要以老而长为最好。选用柳条,以伏天柳条为最佳,这时的柳条较为成熟、剥皮容易、颜色白,直径大约为1-5毫米,长度60厘米。
(二)上色。根据设计要求,将所需要的各种颜色均匀的涂在用料面上面,并晒干。
(三)浸泡。将涂有颜色的用料,放入水中。玉米皮湿一下就行,否则,时间稍长,就会变成黄色。粗柳条要浸泡20分钟,细柳条10分钟。浸泡的目的,是为了使其变软,易于弯曲,平加其强度,方便编织。
(四)编织。按照一定的形状和规格进行。所有工具有:铁签、果枝剪、尺子等。
(五)熏蒸。编织出的成品,要用洗衣粉进行擦洗。其目的:一是为了清洁,二是增加湿度。然后,将成品放入熏室内,用放在容器内的硫磺点燃熏蒸2小时,熏蒸时必须将熏室门窗密封。
(六)凉晒。熏蒸后的成品要及时地进行凉晒、熏蒸和凉晒都是为了防止产品发霉和变形。
(七)刷漆。晒干以后,刷上清漆,使其经久耐用、不易退色、增加亮度、美观好看。
不同原料选择及加工办法:
地域不同,原料也不同,长江流域的草编原料多用野生的黄草、苏草、席草(水毛花)、金丝草、蒲草、龙须草、马蔺草、蒯 草、荐草、竹壳、箬壳等,也有用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稻草为原料的。黄河流域,比如河北、河南、山东的草编,多为麦草,另外还有东莞的黄草,浙江的金丝草,湖南的龙须草等。适于草编的用草,草茎光滑,节少,质细而柔韧,有较强的拉力和耐折性;采割来的草料先要挑选,梳理整齐,进行初加工后,方可编制。
玉米苞叶加工
每亩玉米可采收玉米苞叶40千克左右,经加工后可增值80-150元。
玉米苞叶的挑选与贮存:
用来加工编织工艺品的玉米苞叶,必须是白色,不发霉,且软硬厚薄适宜。在玉米收获时去掉外面一层老的和紧贴玉米粒的嫩皮,中间部分便是理想的草编原料。选好后应注意及时晒干,然后捆成大捆,放在干燥通风且不易熏黑的地方。
熏白:熏白的目的是提高玉米叶的白净度和编织性能,保持所编织产品的天然色泽。熏白的方法是用陶缸进行硫磺熏制。首先将要熏白的玉米苞叶洒少许清水使其湿润,将放在碗内的硫磺点燃后放入缸底,用铁丝网或竹编制品罩住,然后将玉米苞叶松散地放入缸内,12小时后可启封。硫磺的用量一般控制在第一线千克玉米苞吉使用20克以内。
选料:将熏白的玉米苞叶分为两大类,纺经皮用的一般是小的、短的、软的、色泽稍差的;用于编织的选用大的、长
烟台草制工艺烟台草制工艺图册的、色泽白的。将苞叶分成小捆,放入塑料袋内,以免干燥。
染色:在编织不同图案时,将玉米苞叶染成红、黄、蓝、黑等不同颜色。
玉米苞叶编织方法:
纺织:将拣好的纺织皮剪去毛尖,然后用简易的小纺车纺成经绳,添皮时就将苞叶撕成1厘米左右的条子,光面向片,纺成直径约2.5毫米的经绳,表面应当滑无刺。
编织:编织是草编最基本的方法。“编”就是用一根或几根原料,按一定规律盘绕、掩压以构成无明显经纬分别的形式。“织”则要先立经,然后逐渐编纬形成。编织方法有平编、绞编、勒编、扣编、编花等,配以不同颜色的苞叶设计成五彩。
历史发展:
通常人们认为,中国各地的草编工艺,最初是由山东传出,而山东各地的草编又出自掖县(现烟台莱州市)。掖县在春秋时期为莱国地,明清两代属莱州府治。所以,掖县草编又称“莱州草编”。
莱州草辫源于沙河一带农村,据传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。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口,是中国最早进入西方市场的商品之一,沙河由此成为全国草辫生产和出口的中心。1896年。湖广总督张之洞在鄂创办草辫业,特聘掖县(即莱州)艺人前去传艺。
民国初年,全国草辫四大名品“沙河白”、“沙河黄”、“沙河锯条”、“莱州花”均为掖县人所创。其品质之优为当时意大利“正草黄”和日本“劈草货”所不及。1915年,四大名品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特别奖,被誉为世界最优质草帽辫。
20世纪50年代,主要产品在传统的麦杆草辫、草帽、提篮等基础上,增加了玉米皮编制提篮、提袋、茶垫、坐垫、地席、门帘、果盒、纸篓、拖鞋以及用麦草制作的贴画贴盒等。麦草贴画集油画、工笔画等艺术于一身,多表现花鸟虫鱼、虎啸深山、鹿鸣翠谷、秋菊傲霜、红梅吐香、悬崖飞流等题材。麦草贴盒多取型于东西方古建筑,或楼、台、亭、阁,或教堂、古堡,或城市一条街,或乡村院落等等,为各国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所喜爱。近年来又试制麦草、皮革合编品获得成功。
从1983年以来,莱州草艺品共获国家级奖9项,省级奖15项。“玉宇”牌草艺品已发展至4000多个花色品种,销往全国各省、市、自治区和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,出口额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同类产品首位。